建立“知識型員工”的管理模式 |
|
(作者: admin 來源:眾泰網ztsystem.cn 采編:admin 更新時間:2006-5-7 9:19:34 共有2734人次瀏覽) |
|
如何采用現代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來營造一種和諧、融洽、催人奮進的組織文化,給知識型員工提供一個施展才華的廣闊平臺,為組織留住人心留住人才呢?
首先應該尊重人格,尊重“個性”,建立以人格為基本的、合理規范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,滿足知識型員工內在與外在的需要。
對組織來講,員工個性的差異,有利也有弊,有利的一面表現在突出了具體個人的特長和優點,充分利用每個人的特點,取A之所長補B之所短,既是創新、解決問題和組織獲得成功的動力,又是個人獎勵的來源。不足之處、差異也反映出個人的缺點和不足,是分歧、矛盾、沖突的起因,會影響組織的成就,造成辦事效率低、拖延、阻礙和部門間推諉的重要原因之一。正是因為個性既有差異性又有不變性,決定了我們在人力資源管理中一定要尊重人格,使其在心理、生理、社會、道德、文化等各方面達到完美的和諧統一。在人力資源管理中,堅持以“具體的”人為本,就不會對所有的人一味模式化管理,會因人而異,根據不同的個性心理特征,使用不同的激勵方法,揚長避短,激發員工的主觀能動性,從而提高生產效率。尊重“個性”而不是“一刀切”,必須要因人管理、因才管理,針對每個員工的個性,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法激勵員工,深入人心,獲取員工的支持。通過以人格為基本的“個性”化管理,實質上是通過人的性格、氣質、能力所表現出來的個人尊嚴、價值和道德品質為根本,對員工個人尊嚴、權益、性格、情感等因素的充分肯定和重視,深入人心,以內因為激勵,充分發揮員工所有的技術、才能和經驗,從而創造效益。
其次,把人作為組織管理中的出發點和歸宿,強調尊重人、關心人、理解人、信任人,從而實現人的全面自由和諧地發展。
這種“以人為本”的管理模式,不僅是一種管理方式和管理思路,更是一種管理哲學和管理方法。人是諸生產要素中最為活躍、最具能動性的要素,其他要素即使內含巨大的生產性能量,但如果沒有人這個要素去參與也不會很好地釋放出來,自然地發生能量轉換。實行人本化的管理意味著組織從總經理到一般員工,他們既是主體同時又是客體,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。以人為本而非僅僅的以才為本,是根據實際情況“量體裁衣”,既要充分認識到員工的技術、才能、經驗,實現員工的最佳組合和配置,又要激發員工主動性,調動員工積極性,使人與其他生產要素達到完美的結合,從而提高生產效益。
第三,要營造團結、融洽的工作氛圍,激發員工的自尊心、責任感、成就欲,提供具有吸引力或個人成長機會的發展空間,增強組織活力,形成良好的組織文化。
我們在工作中應注重知識型員工的自我引導和自我管理,淡化懲戒色彩,并為滿足他們的需要和動機創造條件,從而使他們主動去創造和創新,在滿足自身需要和動機的同時提高勞動效率和管理效率,為組織創造巨大財富。此外,對在管理具體實施過程中出現的種種矛盾、種種挫折,管理者仍然要隨機應變歷經千辛萬苦化解矛盾、排除困難。
良禽擇木而棲,士為知己者死。每個人的潛能都是無窮的,問題在于我們用什么手段、怎樣去激發這種潛能。建立新型的、適應時代發展的人本化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,在組織管理過程中,尊重知識,充分尊重知識型員工的個性,尊重人才,尊重“人心”,恰到好處地運用各種管理技巧和管理手段,滿足人力資本承載者的各項需要,使他們在一種輕松愉悅的工作環境中施展才華發揮自己最大的潛力,此舉無疑是積極的。
|
|
|
|
|
|
|
|